华阳国志记载了什么
《华阳国志》,又名《华阳国记》,是一部专门记述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地方历史、地理、人物等的地方志著作,由东晋常璩撰写于晋穆帝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(348—354年)。共12卷,约11万字。 《华阳国志》是一部历史学名著,作者 常璩,字道将,蜀郡江原(今四川崇庆东南) 人,曾在成汉李氏政权中任职,后来桓温灭李 氏,常璩被拜为参军,于是来到建康。《华阳国志》全书共为12卷,依次为《巴 志》、《汉中志》、《蜀志》、《南中志》、 《公孙述刘二牧(刘焉、刘璋)志》、《刘先 主志》、《刘后主志》、《大同(晋统一) 志》、《李特雄期寿势志》、《后贤志》、 《先贤士女总赞》、《序志并士女目录》。《华阳国志》以记载巴蜀地区的历史和地理为 主要内容。在写作手法上,《华阳国志》将编 年史、人物志以及地理志三者结合起来,记载 了公元4世纪以前的以益州为中心的西南地区的 历史地理状况,开创了后世撰写地方志的体例先 河。 《华阳国志》在中国有着重要的地位,书 中记载的许多内容可对正史记载不足进行补充, 是我们研究西南地区历史和地理的重要资料。
皖公网安备 34081102000028号